至4日网上期货配资平台,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将在梅州世界客商中心举行。
时间是常量,更是奋进者的变量。时隔6年再次举办,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不变”与“变”中到来。不变的是全球客商的家国情怀,不变的是举办地仍是世界客都梅州,变的是梅州这座城市的发展。
梅州在变: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从“过日子思维”转向“发展思维”、从“投入思维”转向“产出思维”,把资源要素集中到“打粮食”项目上,举全市之力建设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振兴发展先行区(下称“苏区融湾先行区”)。
梅州在变:打开山门拥抱新机遇,更积极主动地融入国家发展,参与大湾区建设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挥好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老区苏区振兴发展新路。
苏区振兴路上蹄疾步稳,高质量发展路上争先敢为。今日梅州,正在把苏区精神化为接续奋斗的动力与实际行动,把政策红利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效,在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梅州实践中展现新作为。
改革者进
探索形成融湾发展“梅州经验”
梅江河畔,以“客”为名,世界客商中心聚八方宾客。“梅州,变得越来越好!”成为参会嘉宾口中的高频句。
变,是梅州这座城市发展的主基调,与之相伴的,是改革。
近年来,上级党委、政府的殷切关怀、支持指导,为梅州老区苏区加快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梅州上下备受鼓舞。
殷殷嘱托,牢记在心,落实于行,梅州不做“谈将”做“干将”,向改革要动力,用改革增活力。
坚持以思想解放推进改革开放,梅州正视发展短板,不畏历史欠账,旗帜鲜明提出“狠抓发展第一要务全面激发内生动力推动梅州苏区加快振兴共同富裕”的战略。
坚持以作风建设推动改革发展,梅州推动“行政审批事项100%网上受理、100%网上办结”向纵深发展,建设“梅州事好办”特色政务服务品牌,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放管服”改革决策部署,奋力打响营商环境整体战,打好作风建设持久战。
环境面貌之变、群众精神面貌之变、振兴发展面貌之变、干部作风之变、基层治理之变、营商环境之变……过去一年,全市50项年度重点改革任务扎实推进,2项国家级、6项省级试点工作落地见效。
“梅州不是天生落后,也不会永远落后。”一语,透露出梅州打苏区振兴发展翻身仗的必胜决心,同样是推动梅州改革前行的动力。
运用改革思维和改革办法,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梅州将改革视野放得更宽、步子迈得更大、措施抓得更激进,既在规划上布好局,更在关键处落好子——谋划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
2022年9月,《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下称《梅州方案》)获国家批复实施,梅州成为广东又一国家级战略平台。
《梅州方案》字字关乎梅州苏区振兴,明确了梅州“一区两城”战略定位,即支持梅州全域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打造赣闽粤原中央苏区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门户城市和粤北地区区城性中心城市。
这一新定位,是梅州以改革新成效开创改革新局面的最好诠释。
举全市之力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梅州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奋起直追、竞标争先,以高质量发展为牵引,牢牢扭住实体经济、乡村振兴两大重点,成立市县两级领导小组和12个专责小组,印发市《实施方案》及15个配套政策文件,搭建起“四梁八柱”,深入实施“六大工程”。
“聚焦破解老区苏区和欠发达山区市在产业协作、交通互联、机制衔接、平台共建等融湾发展方面的瓶颈问题,梅州在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重大事项等方面,突出推进16项融湾亮点。”梅州市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吴特宏说,梅州正力争今年取得阶段性成效,形成一批融湾发展试点成果和可复制推广的“梅州经验”。
《梅州方案》落地一年来,梅州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主要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基本建立,内生动力得到激发,一批融湾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逐步落地实施,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90.36亿元,同比增长5.0%。
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梅州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道路上一往无前,铁定了心,铆足了劲: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改革的目标引领,以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为牵引,坚持改革开放激发活力,在土地综合整治、实体经济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免费梅州”、产业社区、产业村长等方面,用改革的办法、改革的举措谋划实施更多创造型引领型改革。
实干者拼
稳步走出实体经济“梅州路径”
对于山区梅州,“要致富先修路”不过时。
拉开梅州的交通网络图,一批交通重点工程项目正在加快实施:梅龙高铁预计2024年建成通车后,梅州到广州、深圳等城市的通行时间将缩短至少一半,1.5小时内即可互达;瑞金至梅州铁路建设如火如荼,预计2027年3月建成通车;梅州至漳州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汕梅高速公路已于去年底启动改扩建,双向四车道即将拓宽为双向八车道……
从高铁到高速,从国道到乡道,梅州以“路网”打开振兴新局面,不断将实体经济发展平台相连相通、融湾入海。
2022年,广东首个内陆型综合保税区——梅州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营,为梅州铺就一条与世界对接的大道。
“选梅州综保区就对了!”,梅州综保区首个外资企业——加贝实业(梅州)有限公司首批主设备进场。感受到梅州对企业的重视,加贝实业(梅州)有限公司负责人贺金鹏有感而发。
发挥平台功能,赋能实体经济,梅州紧抓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省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高质量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广州对口帮扶协作等系列政策红利,推动综保区、国际无水港、广梅产业园、八个县(市、区)工业园等一批发展平台建设。
作为穗梅产业共建的主战场、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的主平台园区,广梅产业园正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0—2022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连续3年同比增长超20%。
“聚焦实体促进园区提质增效,穗梅对口帮扶协作工作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谋求更多帮扶实效。”广梅指挥部(第四轮)指挥长张文杰表示,将一如既往深化穗梅对口帮扶协作,扭紧产业项目、工业投资、产业平台等重点关键,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把实体经济搞上去是改变梅州经济欠发达局面的突围之法。稳步走出实体经济“梅州路径”,梅州唯有实干。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梅州主动对接省20个战略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先进材料千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铜箔—高端印制电路板、稀土、绿色建材、钙基硅基及瓷泥深加工等先进材料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数据见证实体之兴:1至8月,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189.77亿元,同比增长6.8%,增速在全省排名第3位,在山区五市中排名第1位。
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梅州落实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出台鼓励类产业企业专项补助实施方案和高端紧缺人才认定补助暂行办法,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翼齐飞”。
数据透露发展后劲:1—9月,全市引进落地动工项目217个,计划投资额523.55亿元,本年累计完成投资85.08亿元。
越来越多企业家看好梅州,越来越多项目落户梅州,梅州进一步扬优势、补短板、增后劲,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聚发展。
既扩大“增量”,更要激活“存量”,梅州全面推进强县促镇带村,持续壮大县域经济,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柚子、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四上”企业数量增加、活力增强、质量提升,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目前,梅州现有“四上”企业超千家,2023年确保实现全市无“四上”企业镇(街)全部清零,每个镇(街)净增1家“四上”企业,每年净增长200家以上,到2025年达到2000家以上。
为民者成
加快落实民生实事“梅州实践”
步入梅县区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颇有“一步一景一画卷,移步换景画中游”之感。
建设丙雁乡村振兴示范带,是梅县区加快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当前,梅县区将散落在示范带13个村、1个圩镇内的美丽节点串珠成链,通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民房风貌提升等工作,示范带动乡村全域振兴,实现乡村人居环境“颜值气质”和群众“幸福指数”双提升。
“大家都很感慨近年变化之快,臭水塘、残破道路和房屋都不见踪影。现在环境好、设施全,外面发展的村民都说想搬回来。”在雁洋镇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李伯,见证着这座乡镇的变化。
推进以县城为主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梅州抓好美丽圩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着力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点、村的资源,一体推进富县强镇兴村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弄清县域发展难题,镇村发展瓶颈,是梅州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先手棋”。下好这一步棋,梅州将重点放在拼经济、抓发展,将落脚点定在惠民生。
简言之,一切工作都要让群众所盼“有始至终”,让群众意见“落地有声”。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梅州坚持把八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领域,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力度。
近年来,困扰着梅州群众的上学难、喝水难、就医难、老旧小区改造难、出行难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省、市十件民生实事件件有落实有回音,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建设,平安之乡、法治梅州建设成效初显。
加快落实民生实事“梅州实践”,梅州不断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建设,推动城乡硬件升级、文明气质焕新,文化强市加快建设。
以办好民生实事绘就文明底色,梅州保护用好红色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弘扬老区苏区精神,传承好汉剧等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为推进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作为目前广东省第一个和唯一一个被授予“东亚文化之都”荣誉称号的城市,梅州加快推进文化名城建设,擦亮打响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更好诠释红色苏区的时代价值,推动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以民生实事绘就幸福底色,梅州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以“小切口”带来“大变化”,在稳定就业大局、农民致富增收、乡村产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引进一批家政服务企业、家政培训基地、校企合作项目,充分激发家政服务业稳就业、扩内需、惠民生的作用。”梅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梅州正探索南粤家政的跨界融合,通过挖掘家政服务新业态,推动家政与医养、物业、托育、智能家居等融合发展。
以民生实事绘就发展底色,梅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加快补齐城乡污水管网短板,依托当地自然禀赋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环境友好型产业,不断巩固提升“国家森林城市”的绿色生态优势,爱绿植绿护绿,共建绿美梅州。
今年,梅州在全市组织开展“1+3”系列行动,引导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踊跃参与绿美建设,营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建设氛围,将全市绿美梅州建设推向新高潮。
俯瞰梅州,群众安居乐业,城乡和谐发展,续写着文化之城、幸福之城的新成就。
数说发展
前三季度梅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990.36亿元,同比增长5.0%。
目前,全市2047个行政村基本建成干净整洁村,其中美丽宜居村1483个、特色精品村178个;104个建制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其中16个圩镇达到“示范圩镇标准”。
全市现有国家级乡村治理示范县1个、示范村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镇21个、示范村109个,全国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11个,行政村全部达到县级以上文明村创建标准。
今年9月,梅州市共有8所新建、改扩建公办学校投入使用,新增6645个学位,学生享受到安全优质的教育资源。
1—9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约1.7万人,开展“粤菜师傅”培训1562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803人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5097人次,带动就业创业8371人次。
截至目前,梅州市完成林分优化27.66万亩、新造林抚育12.19万亩、森林抚育25万亩,种植红锥、木荷、楠木等乡土阔叶树种1558万多株;新建森林步道20.6公里,发动乡贤、企业等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参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已到位捐款达4839万元,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已蔚然成风。
大会亮点
世界客商大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同意广东省保留举办的三大节庆活动之一,旨在促进经济文化互动、人文商道共荣,推动海内外客商及商会之间联系、交流与合作,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广东省对办好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高度重视,2023年,广东把“办好世界客商大会”列为“助力广东对外交流合作”的三大平台之一。
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设立欧洲法国、北美洲加拿大、南美洲阿根廷、非洲毛里求斯、大洋洲澳大利亚等5个海外分会场。大会活动分为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包括开幕大会、经贸商务、学术论坛、文化宣传、体育赛事等,主要有三方面亮点:
一是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充分依托梅州丰富的侨胞和港澳台同胞资源优势,举办台湾百名客属青年企业家岭南行、2023“宪梓杯”中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决赛、2023梅州马拉松比赛等系列活动,推动梅州走向世界,扩大广东“朋友圈”,开拓更广阔的合作渠道和空间。
二是聚焦“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举办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苏区振兴发展投资推介活动,重点推介三省良好的营商环境、投资平台和合作项目,增进原中央苏区、客属地区间的交流合作。举办以“苏区融湾入海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嘉应论坛,围绕深入实施国家有关部委印发的《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邀请客商代表、院士专家作主题报告或进行高端对话,广泛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加快建设苏区融湾先行区。举行项目动工和投产仪式,紧紧围绕高新技术、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现代物流、金融和服务等产业,开展产业链招商、靶向招商、精准招商,推动重大项目提速提质,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增量支撑。
三是聚焦“彰显高层次客家文化”。举办陕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五省中国汉剧展演,展现“南国牡丹”广东汉剧国粹精华。举行客家美食周等活动,促进赣闽粤等客属地区饮食文化交流,致力打造一场粤味浓厚、客味十足、韵味悠长的文化盛宴。
撰文:黄培强网上期货配资平台